接到低息贷款电话当心有诈 多家金融机构声明未与任何中介合作_天天短讯
潇湘晨报记者李鑫智 长沙报道
(资料图)
“最近有利息3.6的贷款,请问您考虑吗?”“我们是银行信贷部,最快当天就能放款。”你是不是也经常接到类似所谓银行贷款的电话?
近日,长沙农商银行、三湘银行、长银五八等多家金融机构发布声明,所有信贷业务均未与任何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合作,办理贷款除公布收费项目以及合同约定的利息外,无需缴纳中介费或其他任何额外费用,提醒广大市民、金融消费者注意防范风险。
贷款中介,其实和银行类似,是众多古老行业之一,而非近年来新生事物。但不同以往,近些年他们格外活跃,身边的人几乎没有不被他们电话骚扰的,甚至有狂轰滥炸的味道,而且总以某银行信贷部的身份来骗取人们的信任。
为什么需要贷款中介?因为不少人对于银行办贷的流程,以及相关基础条件较为陌生。另外,由于信息差的原因,各家银行的利率不一致,使得贷款中介有一定的市场基础。
实际上,部分贷款中介只是对各家银行的贷款产品较为了解,包括办理的流程、渠道,相关的资料搜集要求等。多数情况下,他们和银行没有关系,只是对有需求的人提供申贷服务。
记者就此向多家银行了解情况。某国有银行表示,目前该行的贷款业务都是自己承担,并未承办给贷款中介机构,如果客户想办理贷款业务,建议直接在银行柜台办理。还有银行提醒,在接到贷款电话时要注意一般会有来电显示,银行一般以官方电话或者固话外呼,不会以手机号码外呼。如果收到贷款短信,建议不要点击短信里的任何链接,可以先致电银行的官方电话进行查询确认。
上述金融机构提醒,所有信贷业务均未与任何贷款中介机构或个人合作,办理贷款除公布收费项目以及合同约定的利息外,无需缴纳中介费或其他任何额外费用,提醒广大市民、金融消费者注意防范风险。
虽然无法断言贷款中介都是骗子,但行业整体透明度低,呈现自律欠缺、他律不足、野蛮生长、丛林法则、套路不少等特征。有一些非法中介假冒银行名义,打着正规机构、无抵押、无担保、低息免费、洗白征信等虚假宣传的旗号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,其实这些诱人条件的背后是高额收费、贷款骗局等套路陷阱。
这些不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也扰乱了市场秩序,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7期风险提示,提醒有以下三大陷阱风险。
假冒银行名义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。非法中介会冒充“××银行”“××银行贷款中心”等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,或是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,声称“在银行内部有关系”“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”等,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。其实,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,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。
骗取高额手续费。非法中介常以“低价手续费”“百分百获得贷款”等幌子吸引消费者。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,非法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“走账”,伪造“流水”,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,这笔资金大多以“服务费用”等名义被截留,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,且维权困难。
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。非法中介往往瞄准对贷款业务、流程不熟悉,或征信有问题的消费者群体下手,提供所谓的“优惠贷款”“迅速放款”服务,从中抽取极高的费用。有些不法中介甚至会不顾消费者偿还能力,怂恿消费者从各类网络借款平台申请贷款,有的贷款产品本身就有很高利息,不法中介仍要再骗取一笔高额费用,其目的就是快速敛财而不是提供服务。
事实上,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银行等正规机构官方渠道自行办理贷款业务。针对以上中介不法行为,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费者,消费者如果有借款需求,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、正规渠道进行咨询或者办理,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,理性借贷。
如确需中介服务,不要轻信间接的贷款服务要约,要注意核实中介机构资质,详细了解中介服务与合同内容,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、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虚假宣传行为。
向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办理贷款时,要注意看清贷款条件、综合息费成本、还款要求等重要信息。坚持诚信理念,向正规机构提供真实贷款申请资料,珍惜个人征信,理性借贷,及时还款。
警惕向无关账户的转账要求,要增强法律意识,提高风险防范能力,对于超出贷款合同约定的转账要求要注意,警惕以“刷流水”“走账”为由的打款要求,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,防范被骗取资金风险。如发现自己陷入不法中介陷阱,应保存好相关证据,及时通过报警、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。
来源:潇湘晨报
标签: